十八数字文化助力文化传承迈入新时代
“非遗”作为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独特的民族记忆,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迈入新时代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是艺术创造的精神源泉,孩子是最年轻的传承者,他们决定着非遗的未来。“非遗进校园”项目由十八数字文化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公益基金携手共同发起,旨在将非遗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以期通过常态化教育,在学校形成浓厚的非遗传承氛围,增强青少年一代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早在2022年11月,十八数字文化就携手暖流计划向全国范围内20所偏远小学捐赠了600套皮影戏教材,助力中国皮影戏这一非遗技艺的守护与传承,而《中国皮影戏》也成为了国内首套少儿皮影教材。
2023年4月及11月,十八数字文化又与暖流计划围绕“非遗进校园”及“百件青少年非遗创作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各类主体参与+专业机构组织+媒体立体传播”的非遗传承新模式,以国家级非遗“滩头年画”、“非遗脸谱”、“竹纸制作”、“兔儿爷”为切入点,打造出“视频教学一教学课件—匠人亲临授课一数字确权一成果展示”为一体的文化数字传承体系,以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让非遗文化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得到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促进会、马栏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高腊梅年画作坊等单位与协会的指导与支持,并受到了湖南日报新媒体客户端、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数字化共享 让非遗焕发新光彩
配色大胆且个性的京剧脸谱、艳丽且神秘的滩头年画……,新与旧交融碰撞,为古老的非遗增添了不少活力。十八数字文化创始人柏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非遗手作的形式让孩子们思考并表达,接触非遗、了解文化,并在创作过程中把非遗与生活接轨,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传统文化弘扬、保护、创新中来。十八数字文化不断通过数字艺术,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依托数字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数字化成果,通过多样化的数字创新形式与内容,让非遗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数字赋能公益 科技助力创新
数字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数字+”为文化传承创新与公益践行找到了鲜活的载体。作为国内数字版权资产交易平台,十八数字文化不断挖掘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展示地区文化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通过“数藏+”的形式,传递新时代传统技艺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创新传承的新成果新进展。在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同时,十八数字文化联合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袁梦计划”发起公益活动,推出禾下乘凉梦、水稻中国梦、水稻全球梦、亿亩荒滩变良田梦等数字版权资产,以区块链技术及数字生态,助力科研农业发展、虚实联合,传播公益声音。与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推出《遇见敖汉》系列数字资产,作品首发收入,已全部捐赠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与文物保护事业。
十八数字文化创始人柏松表示,未来将不断实践并落地“区块链+公益”应用,多元融合,延展公益、艺术与技术边界,构建从创作者发掘、内容孵化、IP价值发现到应用场景运营的完整业务生态,为非遗、民俗、美术、文旅、公益等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舞台。
今日中国·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 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 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本网站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本网站及其雇员 一概毋须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传递或传送的失误、不准确或错误,对用户或任何其他人士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在此声明,不承担 用户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链接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间接、附带、从属、特殊、惩罚性或惩戒性的损害赔偿。
【特别提醒】: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邮箱 sunny@chinatodayclub.com